首页

我是绿奴贱狗

时间:2025-05-23 17:46:05 作者:中越国际旅客列车5月25日起恢复开行 浏览量:24964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高凯)收入68种“楚辞章句”和“楚辞集注”文献,作为《楚辞大典》的第一批成果,《楚辞大典·第一编》12日在北京首发。

  《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在中国文学史、诗歌史上有开创地位。

《楚辞大典·第一编》在北京首发。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据介绍,《楚辞大典》计划分三编陆续出版,收入由唐宋至民国时期300多种最为重要的《楚辞》及屈子文献,《楚辞大典》预计最终成书110册左右,计划于2025年完成全部出版。

  记者了解到,2023年初,《楚辞大典》的编纂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合作框架下启动。《楚辞大典》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黄灵庚先生主编《楚辞文献丛刊》为基础,增补了国家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馆藏文献,以及《楚辞文献丛刊》未能及时搜集、收录的日本文献等,其中不少是海内外的孤本和善本文献,被认为系历代楚辞文献集大成者。

  本次发布的《楚辞大典·第一编》是《楚辞大典》的第一批成果,收入68种“楚辞章句”和“楚辞集注”文献。其中收入的敦煌旧抄本《楚辞音残卷》、清代毛祥麟撰《楚辞校文》稿本、日本西村时彦撰《楚辞王注考异》稿本都是孤本,其他如明正德十三年刻本、闵齐伋校刻三色套印本都是难得一见的善本。此外,为了体现批校本、三色套印本的原貌,其中不少版本采用了双色、四色印刷,最大限度还原古籍的原貌。

  《楚辞大典·第一编》的出版发行被认为将为“楚辞学”和楚文化研究提供一套珍贵的学术资料。(完)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西“西瓜之乡”栽种忙 科技种植助农增产增收

把在中国的见闻分享给世界

中华白海豚为啥青睐厦门?一同乘船的专家说,海洋生态环境好不好,中华白海豚是指示性物种之一。厦门出现中华白海豚,说明当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显著。数据显示,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的种群数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60头增加到如今的80多头。

重庆一小区高空坠落菜刀砸到居民肩膀 警方通报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郭淼谈到,中国实现重点治理区域“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和国情地情的防沙治沙之路。中国政府通过环境政策、环境立法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予以保障。

“十四冬”竞技成绩亮点突出 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热力”足

“没有统一的炮制方法和质量标准,是制约藏药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迈进的瓶颈之一。”李勇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建立起藏药“佐太”炮制质量鉴定专家库的基础上,引导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联合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科研单位系统研究“佐太”原辅料基源、炮制工艺、质量标准。

2024中国网球巡回赛CTA200无锡开幕

按计划,海南今年年底将完成各项软硬件准备工作,2025年底前实现封关运作。目前,31个封关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33项政策制度设计加快推进,27项压力测试任务实质性开展20项。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